Dear Sumi,
笨女人,羞於一個人吃飯而導致胃痛,妳不是愚蠢,而是擁有異於常人的才華。
常言道:「吃是為了活下去。」
我大概是絕對的背道而馳 → 活著是為了吃下去。
曾經很認真想過,若下一刻不小心就嗝屁掛點,拜託先讓我吃飽(←此人餓不得)。
妳說的我都明白和懂得。
從容自在我們一個人的時刻,適得其所地安放自我,是我們的責任。
我喜歡妳寫道:
「當你能夠從容自在地一個人在人群中生活,你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,
只有你自己可以為你做的任何決定負責,別人只是那些路過瞄你一眼的陌生人。」
生活中,我們一個人的時候,總是比有人陪伴的時候來得,多很多,很多很多⋯。
關於這點,我無法認同更多。
幾年前,二十幾歲的我便有了這樣的體悟:終其一生,相伴最大部分時刻的,是我們自己。
個人與他者的分野和連繫,我試著回溯到所有人的最初起點去作思考。
回歸生命源頭,精子與卵子相遇。
生命的雛形,在子宮內滋長茁壯,一天一天。
我們不是一個人,依附母體,一個叫作母親的身軀體內。
我們賴以為生的養分和空氣,臍帶輸送著,來自外在的供給。
看似獨自,我們與外面世界,打從一開始便同時運行。
生命是一座孤島。
每個人的寂寞和孤單,沒有另一個人能夠貼切感受得到和全然理解。
我們都自以為自覺,自己的痛楚是萬般無法比擬的撕裂。
十七世紀的英國教士詩人John Donne(1572-1631)卻說:
「沒有人是孤島,或全然的寂寥;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隅,大塊之一角。」
我們既是獨自,也是相互連結的生命體。
即使無人能比我們更加清楚自己有多麼孤寂悲慟,一雙溫柔的手,一場安靜的陪伴,一個深深的擁抱,會帶來無比發燙的能量。
我們啊,要搞懂和學會的是,依賴有時,獨立更有時。
妳同意嗎?
妳說,錯過一個人因而錯過一生;我會說,在別人眼光裏,要記住,我們都不要失去自己。
錯過自我,是可惜了許多認知、認識、認清自己的時刻。
不過,如果連認識自己的前提意識都沒有,遑論一生呵。
松阿
寫於 文化路的房間
聆聽薛嘯秋「操場上的夏天」
分享早餐

字句之間,自在答錄。
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
錯過一個人,錯過一生。
親愛的松啊,
你朋友說「寧願餓死也不要一個人吃飯」,
讓我想起我也曾經是這麼可憐的人。
沒針對你朋友,
我是真的覺得不能一個人吃飯的人很可憐,甚至是愚蠢。
剛上中學時,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只吃兩餐。
早上七點吃了早餐去上課,
中午休息大家都去食堂吃飯時,我不知道在害羞什麼,
就是不敢一個人去食堂買東西吃。
我忘了是因為我怕坐在陌生人旁邊吃飯而不敢,
還是因為怕別人覺得我一個人吃飯很可憐,而不敢?
我只記得那段時間我好厲害,常常就這樣忍著餓著,
餓到晚上七點在家吃晚餐,有時還會胃痛。
夠愚蠢吧?
我怎麼從害怕一個人的人,變成愛上一個人的人呢?
中學時寄宿親戚家,每隔幾個禮拜搭巴士回家,都是姐姐帶著我。
後來,我也忘了怎麼開始一個人搭巴士了,但還是不敢一個人吃飯。
每次經過蘇丹街的麥當勞,
從透明玻璃窗往內看著那些一個人用餐的人,我覺得他們好可憐。
我想著:他怎麼一個人吃東西啊? 他正在想什麼呢?他在看什麼呢?
很好奇坐在麥當勞一個人用餐的感覺是怎樣的? 腦袋會想些什麼?
有一次,我終於鼓起勇氣進去,
一個人點餐一個人坐下一個人用餐,
一個人對著窗外熙來攘往的人流發呆。
啊。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啊。
壓根兒不會想到自己一個人用餐很可憐,
甚至沒特別意識到自己正在“一個人狀態” ,
自己喜歡想什麼就想什麼,有時候看看書寫寫字,
也不會去想陌生人怎麼看自己,
專心在做自己想做的事,喜歡坐多久就坐多久,
原來一個人的感覺這麼好這麼自由啊,
怎麼我從前都以為他們很可憐呢。
我就是這樣,從獨坐這間麥當勞開始,
發現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的快樂。
我很想知道,別人不敢/不能/不要自己一個人吃飯的原因。
問過一些朋友,他們的答案大都是感覺怪怪的,很不自在。
到底是不能忍受一個人吃飯的寂寞感?
還是怕自己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是個孤獨可憐的人?
如果是前者的話,為甚麼在家裡可以一個人吃飯,在外頭就不行?
不能自己一個人吃飯的人,是不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
把自己想像成陌生人生活場景裡的中心,
而覺得自己一個人吃飯很不自在,不知道要做什麼表情呢?
如果我有個小孩,
我一定會訓練他一個人在外頭吃飯。
我會告訴他,當你能夠從容自在地一個人在人群中生活,
你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,
只有你自己可以為你做的任何決定負責,
別人只是那些路過瞄你一眼的陌生人。
所以,讀著你描述一個人的周末啤酒晚,
我跟你一樣,覺得是享受。
對於無法理解及感受獨處幸福時光的人,
總是很自然地會覺得同情。
我甚至認為,
如果一個人無法享受獨處,
他將錯過自己的一生,
因為在生活中,自己一個人的時候,
總是比有人陪伴的時候多,多很多很多。
Sumi 蘇米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