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早餐

分享早餐
字句之間,自在答錄。

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

一起進化或退化



親愛的松啊,

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,一個人是理論課,
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,在一起是實踐課 。
的確,開始意識自己是一個人時,對自己開始探索,
靜下心聆聽自己,還能對自己有概念性的認識。
然而,面對及整理自己後,
我需要別人來完成真實的自己。

只有跟別人在一起,我才能知道,
那個想像中的自己、概念中的自己,
到底和真實的自己差距多遠,
要追逐概念的,還是接受真實的。

如果沒有在一起的對手或同伴演出,
我認識的自己,
或許永遠都只能是那個概念中虛無的自己。

每個相遇相識的人,
都在幫助我實踐、進化或退化,
概念中的我自己。


蘇米
寫到這裡,
《說到愛》專輯播到《別找我麻煩》

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依賴有時,獨立更有時。

Dear Sumi,

笨女人,羞於一個人吃飯而導致胃痛,妳不是愚蠢,而是擁有異於常人的才華。

常言道:「吃是為了活下去。」
我大概是絕對的背道而馳 → 活著是為了吃下去。
曾經很認真想過,若下一刻不小心就嗝屁掛點,拜託先讓我吃飽(←此人餓不得)。

妳說的我都明白懂得
從容自在我們一個人的時刻,適得其所地安放自我,是我們的責任。
我喜歡妳寫道:

當你能夠從容自在地一個人在人群中生活,你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,
只有你自己可以為你做的任何決定負責,別人只是那些路過瞄你一眼的陌生人。

生活中,我們一個人的時候,總是比有人陪伴的時候來得,多很多,很多很多⋯。
關於這點,我無法認同更多。
幾年前,二十幾歲的我便有了這樣的體悟:終其一生,相伴最大部分時刻的,是我們自己。

個人與他者的分野和連繫,我試著回溯到所有人的最初起點去作思考。

回歸生命源頭,精子與卵子相遇。
生命的雛形,在子宮內滋長茁壯,一天一天。
我們不是一個人,依附母體,一個叫作母親的身軀體內。
我們賴以為生的養分和空氣,臍帶輸送著,來自外在的供給。

看似獨自,我們與外面世界,打從一開始便同時運行。


生命是一座孤島。

每個人的寂寞和孤單,沒有另一個人能夠貼切感受得到和全然理解。
我們都自以為自覺,自己的痛楚是萬般無法比擬的撕裂。

十七世紀的英國教士詩人John Donne(1572-1631)卻說:


「沒有人是孤島,或全然的寂寥;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隅,大塊之一角。」


我們既是獨自,也是相互連結的生命體。

即使無人能比我們更加清楚自己有多麼孤寂悲慟,一雙溫柔的手,一場安靜的陪伴,一個深深的擁抱,會帶來無比發燙的能量。

我們啊,要搞懂和學會的是,依賴有時,獨立更有時。
妳同意嗎?

妳說,錯過一個人因而錯過一生;我會說,在別人眼光裏,要記住,我們都不要失去自己。

錯過自我,是可惜了許多認知、認識、認清自己的時刻。

不過,如果連認識自己的前提意識都沒有,遑論一生呵。

松阿

寫於 文化路的房間
聆聽薛嘯秋「操場上的夏天」

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

錯過一個人,錯過一生。


親愛的松啊,


你朋友說「寧願餓死也不要一個人吃飯」,

讓我想起我也曾經是這麼可憐的人。
沒針對你朋友,
我是真的覺得不能一個人吃飯的人很可憐,甚至是愚蠢。

剛上中學時,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只吃兩餐。

早上七點吃了早餐去上課,
中午休息大家都去食堂吃飯時,我不知道在害羞什麼,
就是不敢一個人去食堂買東西吃。
我忘了是因為我怕坐在陌生人旁邊吃飯而不敢,
還是因為怕別人覺得我一個人吃飯很可憐,而不敢?
我只記得那段時間我好厲害,常常就這樣忍著餓著,
餓到晚上七點在家吃晚餐,有時還會胃痛。
夠愚蠢吧?

我怎麼從害怕一個人的人,變成愛上一個人的人呢?

中學時寄宿親戚家,每隔幾個禮拜搭巴士回家,都是姐姐帶著我。
後來,我也忘了怎麼開始一個人搭巴士了,但還是不敢一個人吃飯。

每次經過蘇丹街的麥當勞,

從透明玻璃窗往內看著那些一個人用餐的人,我覺得他們好可憐。
我想著:他怎麼一個人吃東西啊? 他正在想什麼呢?他在看什麼呢?
很好奇坐在麥當勞一個人用餐的感覺是怎樣的? 腦袋會想些什麼?

有一次,我終於鼓起勇氣進去,

一個人點餐一個人坐下一個人用餐,
一個人對著窗外熙來攘往的人流發呆。

啊。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啊。

壓根兒不會想到自己一個人用餐很可憐,
甚至沒特別意識到自己正在“一個人狀態” ,
自己喜歡想什麼就想什麼,有時候看看書寫寫字,
也不會去想陌生人怎麼看自己,
專心在做自己想做的事,喜歡坐多久就坐多久,
原來一個人的感覺這麼好這麼自由啊,
怎麼我從前都以為他們很可憐呢。
我就是這樣,從獨坐這間麥當勞開始,
發現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的快樂。

我很想知道,別人不敢/不能/不要自己一個人吃飯的原因。

問過一些朋友,他們的答案大都是感覺怪怪的,很不自在。
到底是不能忍受一個人吃飯的寂寞感?
還是怕自己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是個孤獨可憐的人?
如果是前者的話,為甚麼在家裡可以一個人吃飯,在外頭就不行?
不能自己一個人吃飯的人,是不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
把自己想像成陌生人生活場景裡的中心,
而覺得自己一個人吃飯很不自在,不知道要做什麼表情呢?

如果我有個小孩,

我一定會訓練他一個人在外頭吃飯。
我會告訴他,當你能夠從容自在地一個人在人群中生活,
你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,
只有你自己可以為你做的任何決定負責,
別人只是那些路過瞄你一眼的陌生人。

所以,讀著你描述一個人的周末啤酒晚,

我跟你一樣,覺得是享受。
對於無法理解及感受獨處幸福時光的人,
總是很自然地會覺得同情。
我甚至認為,
如果一個人無法享受獨處,

他將錯過自己的一生,
因為在生活中,自己一個人的時候,
總是比有人陪伴的時候多,多很多很多。

Sumi 蘇米

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來一杯,今夜獨酌。

Dear Sumi,

禮拜五或六的晚上,我會到住處附近的超級市場,帶幾罐金牌台灣啤酒回家。
我把房間內的明亮度降到最低,僅有的光源來自書桌上一盞檯燈映照,剩下的便是昏黑蔓延籠罩。
接下來的行程,不外乎是聽著音樂看書,再不然就是打開Word文書程式敲打文章。

研究所以來好幾年的週末假日時光,我是這樣度過的。
我常自嘲這是迷戀酒精的窮書生之休閒模式。
很安靜,很一個人。

「啊,一個人喝悶酒?」當別人聽到我的敘述,這通常是他們對我如此行徑的直覺反應。

究竟是我古怪還是他們才算正常?
我的回應則是:「其實我覺得是享受的。」

吃飯或喝酒,我們一般都認為不會也不應是單獨的行動。
那未免太寂寥蒼涼了些,不是嗎?
我有一個女性好友,她曾經的名言是:「寧願餓死也不要一個人吃飯。」
我內心的旁白是:「這算哪門子任性的名言?」
況且若真因此餓死的話,堪稱奇人軼事一則。死因:死都不要一個人吃飯,然後嗝屁。哈~(她知道我這樣寫,一定會提出抗議。)

我想說的是,我們仿佛都急於地打開大門往外頭四處流竄,赴約一場場的喧騰鬧鬨。
更懂得和習慣與他人互動相處,那麼,自己呢?

終究,我們才是,無時無刻陪伴左右自己的那個人呢。
樂於周旋熱鬧,也懂得適切恬靜自處,其實我們,兩者都需要。

妳在心裏遇見的那個人,即:妳自己。替我問好。

松阿
寫於 木柵路‧709研究室
聽著萬芳「我們不要傷心了」


延伸閱讀
小火鍋,一個人。

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在心裡遇見一個人。

親愛的松啊~


你遇見秋風,知道這讓我想起什麼嗎?

我想起關於一個人”的體會。

很長一段時間,我只想自己一個人呆著。

我覺得外面的聲音都是迷茫的導向,
我只想,也只相信自己一個人靜下來,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。
剛開始會覺得孤單,甚至沒有傾訴的對象而鬱悶沮喪。
然而,遇見一個人後就不一樣了。

有一天,我又一個人靜靜坐在公園想事情。

想著想著,突然想到這個正在心裡跟自己對話的聲音到底是誰。

啊,是我自己。


當我自己一個人時,這個聲音永遠不會丟下我,永遠陪著我。


當下我被自己感動了。

有一個靈魂的自己,永遠這樣陪伴守護著身體的自己,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。
我活了30年才突然意識到他/她。
我在心裡跟他/她說謝謝你

從此以後我體會到

一個人永遠不是一個人,心裡永遠有一個聲音陪著自己。

所以,我很愛自己一個人。



Sumi

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走在橋上遇見秋風。

Dear Sumi,


前幾天,一如往常步行到學校研究室。
秋天陽光,溫暖灑落臺北城。
有點溫熱,但不是燠熱。

我住的地方,橫跨新北市和臺北城,一條景美橋銜接兩端。
走在橋上,底下便是景美溪。
忽然一陣帶有溪流水氣的潤涼大風襲來,頭髮亂舞。
我看見自己的影子,他霎時變得輕盈起來。

風的關係,我踩著飛舞的腳步,倏然綻開莫名的大大微笑良久。
很是歡愉,不明所以。

我從來不曾如此經驗過。

經過一條橋,底下有溪水,風的旅行經過我,跟我分享喜悅之事。
不過數天之前,我已開始懷念不已。


松阿
寫於 文化路上的房間